你的位置:分分快3规律是什么 > 产品展示 > 韩信背水一战的精髓在哪里,它真的是破釜沉舟的翻版?
韩信背水一战的精髓在哪里,它真的是破釜沉舟的翻版?
发布日期:2024-12-21 20:12    点击次数:71

之前看各种视频和文章时,曾几次看到有人评论韩信的背水一战模仿了项羽的破釜沉舟,很多人以为背水一战与破釜沉舟一样,精髓在于置之死地而后存,陷之绝地而后生。事实上,实在不然。

两次大战,都是以少胜多,都是自陷死地。咋一看,貌似一样。但是整个战役进程中决策原因,作战手段,决胜关键完全不一样。

首先,要考虑两次会战的战略背景,敌我态势,军队统御,军队战力,各有不同。

其次,两战策略思想也不一样,破釜沉舟是向死求生,猛冲猛打,充分体现项羽兵形势的属性。而背水一战,计策层层推进,一环扣着一环,体现出韩信兵权谋的技巧。

接下来,我们一一分析。

战略背景

秦末,山东各国纷纷复辟。秦将章邯率领数十万秦军围攻巨鹿,企图扼杀刚刚重建的赵国。项羽带楚军北上的目的是救赵,在战势有利的情况下,兼而灭秦主力。此时由于楚军统帅宋义的停滞不前,山东诸国观望不战,导致巨鹿被围46天以上,城破在旦夕之间。此次已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战役,更是决定了山东诸国刚刚建立的灭秦联盟的天下大势是否得以存续,关系到这燎原大火能否继续烧下去。如若此战秦军得胜,山东那些反秦势力必将吓破胆,从此噤声。试想山东诸路援军到了战场都不敢打,若秦军得胜,还不一路席卷,传檄而定?所以,可说此时的局势十分危急,片刻耽误不得。因而要求项羽此战,一要快速,在奄奄一息的赵国灭亡前迅速击溃秦军,二要猛打,打破山东诸侯对秦军的恐惧印象。

展开剩余77%

而背水一战时的背景,刘邦与项羽在荥阳对峙时,已看透了各路诸侯的反复无常,于是命令韩信向东徇地,剿灭各路诸侯。韩信的战略目的是灭赵。而此前韩信已经灭魏破代,造出了势如破竹的声势。但韩信手中毕竟兵力有限,他不怕与强敌交战,反而怕赵军闭守不出。凭他少量的兵力,无法攻坚,况且兵法有云,攻城为下。因此韩信的策略是诱使对方轻敌,主动出击。

所以,若说项羽从头到尾都是与秦军硬碰硬,韩信则是先要示敌以弱。

敌我态势

章邯开关出战,带领秦军像救火队长一样到处扑灭反秦义军的星星之火,到巨鹿之战时又围城几个月,而王离所率领前来增援的长城军团也是一路风尘仆仆。此时的秦军已经连续作战,可说久已疲困。当然,秦军当时冠绝天下,与山东各国的军队相比,秦军是最精锐的正规军,纵然章邯所率为刑徒,但王离所率是实打实的秦边军。战力稍减也不影响对敌绝对优势。但还有一点,秦军没有料到楚军会发起进攻。当时的山东诸国援军早已抵达巨鹿战场,但纷纷作壁上观,没有敢于真正交战的,致使秦军以为山东皆乌合之众,把他们当没存在,结果项羽的突然进攻,使他们措手不及。所以项羽的攻击是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的。

反观背水一战,首先赵军是以逸待劳,汉军是风尘仆仆地赶来,其次,赵军阵营心知肚明,韩信是来剿灭自己,是要动真章的,打是肯定要打,只是怎么打的问题。所以,赵军这边是有心理准备的。

军队统御及战力

从秦二世元年九月,项羽随其叔父起兵,到秦二世三年十二月,项羽渡河救赵。项家统御这支军队作战已经两年有余,而且这支军队是由其叔父一手创建,当时这支楚军称为项家军似乎更为贴切。因为楚王纯粹是象征,实权还是在项家手里。所以,项羽对这支军队有绝对的掌控力。其次,由于项家是楚国将门之后,项梁又长于组织能力,善于择人任事,相较其他义军来说,项家军完全是按照正规军来打造,组织严密,战力强悍。可说,堪与秦军匹敌。

返观韩信这边,韩信是像二踢脚一样,被刘备直接推到了顶,当然,经过前期的作战,韩信在汉军中也建立了自己的威信。参见樊哙对其态度的前后对比,可见众人在韩信屡建奇功之后,对其还是很信服的,对于韩信的作战指令,还是很愿意积极执行的。但是,刘邦命令韩信向东徇地,只给了他数万兵,关键的是,韩信灭魏破代以后,手中的精兵被刘邦调到荥阳和项羽对峙。此时韩信手中剩下的,就只有些老弱病残,再沿途征召点,降卒收纳点,东拼西凑又是一支数万人军队,只是这支汉军的成分相当复杂,又没有经过严格训练,仓促又赶赴赵国的战场。韩信自己战后复盘时都说,他所率领的军队并非历来亲附、训练有素的正规军,带这帮人打仗跟带老百姓打仗没区别。

所以,项羽是带强兵打硬仗,韩信是带弱旅打巧仗。

两次战役的策略思想

项羽的破釜沉舟,是明确告诉士兵,我就是带你们去送死的。砸锅,是用不着做饭了,沉舟,谁都别想回去,带三天干粮,三天之内,要么胜,要么死。项羽对自己军队的职业素养有信心,他能激发出大家的血性。大家跟着我冲一波,硬碰硬,跟秦军比不怕死。

背水一战的策略要复杂得多,也要巧妙得多,前后是环环相扣的。

首先,韩信从汉军里分出万人背水列阵,其实这是不得已为之,就像韩信自己说的,他带着跟老百姓一样的杂牌军作战,是不能期望他们打硬仗的,所以把他们放在死地,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生欲望。若是放在生地,一经接触,便溃散四逃了,且战前,韩信没有将列阵意图告知军队。楚军是主动渡河,汉军是被迫列阵,楚军渡河为攻,汉军水上军列阵为守。且这样列阵,让赵军产生了轻敌之心,纷纷嘲笑。

第二步,韩信带部分军队前行至井陉口主动挑战,赵军打开壁垒来战,韩信佯装不敌,带领军队向背水列阵的部分汉军靠拢,此举意图是要让赵军空壁来追。果然赵军见汉军撤退,背后又无退路,以为此役必能全歼汉军,于是倾巢而出追击,留下一座空营。

第三步,最精妙的来了,韩信已事先半夜选派两千轻骑手持两千赤帜,绕道伏于赵军营侧,待赵军全部出动,两千轻骑轻松占领赵军空营,拔掉赵军军旗,将两千汉军赤帜遍插赵军营内。

最后,韩信退入水上军之后,汉军因无退路,只得拼死冲杀,赵军见急切不能取胜,只得后撤欲退入营垒,结果见到满营的汉军旗帜,以为无数汉军已经占领了大营,心理防线在接连的打击下彻底崩溃。然后被前后一包夹,汉军大败。

总述,破釜沉舟,是在形势危急的情况下,一位猛将带领一支心理素质过硬,战力强悍的军队,以硬碰硬的方式,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击溃敌军。

背水一战,先是将弱卒背水列阵,再佯败于敌,诱敌出战,然后偷家,充分调动敌我双方的作战心理,以击溃敌心理防线从而赢得胜利。

若说项羽赢在猛,则韩信赢在巧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
  • 相关资讯